来源:北京同仁医院眼科 | 作者:杨文利,刘磊,李雪非,等 职称: |
角膜是屈光间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角膜的清晰程度将直接影响患者的视功能。由于角膜位于眼球的最前表面,因此亦为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的最佳部位。我们对1996年6月~1998年5月间我院门诊和住院的160例角膜疾病患者的UBM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临床资料
本组160例(189只眼)患者均为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门诊及住院病人,其中男性96例,女性64例,平均年龄48.4岁(10~71岁)。其中31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术中所见证实UBM检查。160例(189只眼)中,角膜限局混浊28例(46只眼),完全角膜混浊31例(42只眼),角膜水肿52例(52只眼),RK术后12例(12只眼),PRK术后37例(37只眼)。
二、检查方法
应用德国Zeiss-Humphrey公司生产的UBM 840型超声生物显微镜,探头频率50mHz,探查深度在5mm左右。首先在角膜中央做眼球的水平、垂直扫描,并测量中央角膜厚度,然后顺时针方向对角膜行360°全周扫描。尤其注意角膜、虹膜、晶状体及睫状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对位于角膜病变的深度范围进行测量。
结果
一、正常角膜UBM表现
正常角膜的五层结构中有三层可被UBM分辨,即角膜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实质层,内皮细胞层和后弹力层不能分辨。其中前弹力层表现为中强带状回声,实质层为均匀的中强实状回声,上皮层为中强带状回声。角膜与巩膜的相延续部分因角巩膜的回声强度不同(角膜为中强回声,巩膜为均匀的强回声),而被明确分辨。
二、角膜水肿
一般情况下的角膜水肿为上皮水肿,表现为角膜上皮细胞层回声强度较正常减弱而厚度较正常增加,而其余四层结构则无明显变化。如水肿累及角膜实质层,则整个角膜的厚度将增加,且实质层回声亦轻度减弱。长期水肿所累及的后弹力层病变表现为后弹力层回声强度增加,后弹力层边界欠整齐,可见花边样改变。
三、角膜混浊
限局角膜混浊一般不影响角膜的厚度,仅病变处角膜回声强度发生改变,病变累及实质层,可见均匀实质层回声中的异常强回声,病变边界清晰,内回声均匀,且其厚度及其所占正常角膜的厚度均可定量地测量,为准分子激光角膜层间切削术(PTK)提供条件(图2)。完全的角膜混浊表现为角膜的回声强度改变,整个角膜回声强度完全一致为中强回声,而角膜的正常五层结构则无法分辨,角膜厚度亦可测量,UBM的重要用途之一就在于此。当角膜完全混浊时,被混浊角膜所遮挡的眼前节情况一般的检查仪器是不能发现的,如前房情况、角膜与虹膜的位置关系、房角关闭粘连情况、睫状突的位置及后房的情况等。而所有这一切,UBM均可清晰地显示,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必要条件。
四、角膜移植
板层角膜移植术后植片与植床之间可见明显的中强回声将二者分割开,而在周边部的植片与植床的关系亦很明了,如二者是否连接紧密、平滑、完整等。穿透性角膜移植的植片与植床之间亦被明显中强度回声区分割,尤其在角膜内弹力层面两者间有明显的分界线,随移植时间的发展,两者的间隙逐渐消失、融合。
五、屈光性角膜手术
1.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切口沿角膜的切线方向扫描时,可见均匀分布的深入角膜实质层的条带状中强回声,角膜形态无明显变化,切口所占角膜厚度的百分率可通过定量的测量获得。
2.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PRK术后角膜明显的改变是角膜的前弹力层限局缺如,即角膜的前表面的双层条带状回声部分为单层条带状强回声光带替代,而角膜的形态无明显改变。
讨论
角膜疾病是眼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亦是重要的致盲眼病之一。角膜位于眼球的最前端,直接与外环境相接触,故受损机会较多,损伤后愈合的瘢痕将对患者的视功能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对角膜进行早期、准确的诊断,以及合理的治疗对患者恢复视功能将有极大的帮助。
超声生物显微镜是90年代初问世的一种新的眼前节疾病的检查手段[1],由于角膜位于眼球的最前端,可以充分暴露,是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的最佳对象。在既往的研究中,曾探讨了其在眼前节疾病诊断的价值[2~4],本文重点讨论其在角膜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既往观察、诊断角膜疾病常用的方法为裂隙灯显微镜,应用其可对角膜形态、角膜的某一切面形态改变进行观察。因其在使用上具有简易、方便、高清晰度的特点而为广大临床医生所接受。但在使用过程中还是遇到一些困难,如角膜混浊时,光线受混浊介质的影响将不能通过角膜,亦即无法对角膜后的结构进行观察。另一方面,裂隙灯显微镜对病变不能提供定量测量,现代手术对病变了解的要求很高,如不能进行定量测量将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
新近开展的PTK手术就要求在术前即应对将被激光切削的瘢翳进行定量的测量,如瘢翳的厚度、范围,瘢翳处的角膜厚度等,只有提供上述准确的数据,方可对手术成功提供保证,而这一功能是UBM检查的独到之处。UBM不仅可以提供病变的部位,同时其强大的测量功能亦可对所需参数进行测量,因此是PTK手术前的重要检查手段。
此外,如角膜完全混浊,则裂隙灯显微镜的光学特点导致其不能对混浊的角膜后的虹膜、晶状体的关系以及房角的开放情况进行观察,这对于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PK)将造成很大障碍,使术者在手术前仅可通过眼科专用超声(探头频率10mHz)对玻璃体情况进行检查,而眼前节情况则一无所知。术者在术中仅能凭借经验选择手术入路,避免因手术对眼前节所致的损伤。而UBM成像则不受角膜混浊程度的影响,将角膜、虹膜、晶状体三者间的关系清晰地显示。 我们通过对31例欲行PK手术的患者的术前检查,在手术前向术者明确地提供了前节形态的变化,如虹膜前粘连的位置、范围,房角开放、关闭,晶状体与虹膜粘连情况,晶状体与角膜间的位置关系等,为手术者在术前了解患眼的前节形态改变,为手术选择合理的入路及手术方式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借鉴,为手术成功打下基础,并在手术的过程中验证了术前检查的准确性。本组31例患者的术前检查与术中发现完全吻合。UBM的出现,为诊断眼前节疾病又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查手段,其超强的分辨能力及极高的成像能力为解决眼前节疾病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尤其是定量测量的功能,更弥补了裂隙灯显微镜的不足,为开展新的治疗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UBM在角膜疾病的诊断及应用范围定能更加广泛、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