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我国乐器工业在经历“九五”、“十五”时期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乐器出口大幅增长的时期后,由于受到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房地产过热、能源价格上涨等一系列外部环境影响,开始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时期。
2007年,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迎接文化大繁荣,大发展高潮”的战略构想,乐器产业被纳入国家统计局“文化产业”相关产业范畴,乐器行业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乐器与音乐艺术的结合得到进一步深化而更加紧密。此后,乐器先后被列入商务部、文化部等6部委制定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和文化部《文化标准中长期发展规划》。
2008年,对于中国人民是来说,是喜忧参半的一年,既有纪念改革开放30年和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的欣喜,也有南方遭遇低温冻雨和汶川大地震的忧虑,乐器行业在这段艰难日子中,勇敢面对考验,广大乐器企业涌现出职工冒冰雪坚守岗位,领导深入一线送温暖到职工的动人场面,在汶川大地震的半个月里,乐器行业和灾区人民共患难,踊跃捐款总计530万元人民币,其中广州珠江钢琴捐款116.5万元。从3月24日圣火采集到9月20日结束的北京奥运和残奥运的180天中,乐器行业的北京星海钢琴公司、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宁波海伦钢琴公司、宜昌金宝乐器、天津津宝乐器等30余家企业参与了“迎奥运,比贡献”的100余项活动,其中包括参加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开闭幕式活动,大大拓展了乐器行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我国经济工作遇到困难最多的一年,从2008年底开始的世界金融危机波及中国,乐器行业各生产企业同样受到严重影响,据海关统计,2009年一季度中国乐器出口额2.28亿美元,同比下降15.97%,出口的22类产品有17类产品出口金额同比下降。这是中国乐器出口连续14年上升后,首次出现大幅下降,乐器产品出口形势面临严峻考验。面对这些困难,中国乐器行业的企业家们表现出从未有过的战胜困难的气概,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方针鼓舞下,仅仅抓住文化产业出现的逆势上扬有利时机,全行业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和贯彻落实“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以出口为重点转向稳定出口和扩大内需并举,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走出了一条“乐器现代工业化发展之路”。2009年10月成功举办的中国(上海)国际展览会,彰显出世界乐器市场萧条冷落形势下的中国乐器行业“风景这边独好”。
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是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形势和环境最为复杂的一年,世界金融危机形势缓慢复苏,中国经济率先企稳回升,中国乐器出口形势基本恢复到世界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国内乐器需求不断上升,大部分省市地区出现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好势头,部分地区将乐器工业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产业支柱,乐器行业中各种类型和级别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乐器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一个接一个,不断涌现,乐器行业形势发展蒸蒸日上,欣欣向荣,为未来“十二五”乐器工业迈上新台阶奠定良好的基础。
“十一五”期间,我国乐器行业外部环境与内部产业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音乐文化与乐器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国家和各级政府进一步重视,各种有利于乐器行业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乐器已作为提高国民素质和开展音乐文化教育的重要工具,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明显提高,天津津宝乐器有限公司和提琴制作师朱明江等一批乐器生产企业和个人相继获得“五一劳动奖状”和“全国劳动模范”和省市级劳动模范称号;党和国家领导人继续关心和支持乐器行业发展,习近平、俞正声、李源潮、王刚等中央领导都曾前往乐器生产企业进行视察;乐器行业不断克服外部复杂环境影响,自身抗干扰的能力有了明显增强,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意识、自主创新意识、品牌意识、环境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都有了明显增强;乐器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国有企业基本完成了新老班子的交替,民营企业第二代接班人陆续走上前台,国际上主要跨国乐器公司以及大量外国知名乐器企业和乐器品牌进入国内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乐器生产企业集中度最高的地区,国有、外资、民营三足鼎立的局面被打破,不同经济体制乐器生产企业的竞争更加激烈;乐器市场鱼龙混杂,低价竞争的形势有了一定改善;注重乐器品牌,以诚信和良好的服务赢得消费者的经营理念已成为乐器市场的主流,乐器销售与音乐培训、文化活动推广相结合成为乐器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个乐器生产企业、乐器销售琴行与乐器消费者所共同渴望的“研发—生产—销售—培训—演出”的乐器产业链开始形成。